2015年11月18日下午,我校“心靈之燈”系列講座第二講在明華樓報告廳開講。上海大學文學院董乃斌教授作“開卷有益和尚友古人——中華文史魅力漫談”的專題報告。講座由意昂平台主辦🦸🏼♀️,語言文化學院黨總支承辦。語言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再陽作為特邀嘉賓主持講座。
董乃斌教授196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長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語言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再陽作為特邀嘉賓主持講座)
董教授從開卷有益和尚友古人兩個方面與師生們進行了交流探討🙌。講座以大家熟悉的新媒體為切入點,以國人在外旅遊中的不文明現象為例,引導現場師生意識到在組織水平日益提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精神世界卻有所缺失。董教授指出:精神世界的豐富離不開外界,離不開“友”◾️。以人為友,以書為友,以史為友。人以群分,友亦如此。狐朋狗友,酒肉朋友皆與友有關,卻無法稱之為真正的“友”👨🏻🚀。孔老夫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可見簡單一個“友”字卻涵括了太多需要學習和實踐體會的東西。董教授用了“忠義”一詞來講友;他用一個個小故事將這些繁復的意義相串聯🔒,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添上了意義深刻的一筆🏃🏻➡️。
傳統文化的學習是與古人深入交談的過程,董教授更是用講故事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帶領在場的師生們回顧了歷史上的班氏家族及《漢書》的編撰過程,引人思考慨嘆🫖。
(語言文化學院師生認真聽講座)
隨後在場的學生就欲望與人性、法製與人情等問題🏃🏻♂️📃,以“如何讀懂經典中晦澀的詞句”等主題和董教授進行了現場互動,師生互動氣氛熱烈,別樣的講座形式讓學生們專註活躍🪵,興致頗濃,講座結束後同學們仍深感意猶未盡👰。
(現場互動環節,同學們積極提問)
語言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再陽在講座最後指出,我校倡導的“經典閱讀”正是“開卷有益”這一主張的直接體現,同學們要利用好在校期間的寶貴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在文史作品的理解中,“講故事”的方式方法是每個人都聽得懂的💁🏿,要以和書中人物交朋友的方式去體悟。